大愛無疆!旺欣達則兼濟天下
——讓世界用旺欣設備、吃中國豆腐、講中國故事
滔滔不竭的黃河水,滋養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優秀兒女;那巍峨屹立的雄偉泰山,撐起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脊梁。悠悠五千年歲月,歷經滄桑,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,尤其是她那驚艷世界的四大發明——造紙術、印刷術、火藥、指南針,不僅開辟了近代歐洲一條條新航線,更讓世界連接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。
如今,被譽為“中國第五大發明”的豆腐,正散發出新的獨特魅力,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,深深吸引著世界的目光,讓世界各國人民進一步了解中國,認知、品味她的亙古、悠遠與深邃!
豆腐的發明,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。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初期,劉邦之孫、道家有名人物劉安在煉制不老丹藥時,無意中用石膏點中豆漿汁而發明了豆腐,可見,豆腐因養生而生,也因取材方便、制作簡單、味道可口、營養價值高而被后世鐘愛。
【中國飲食文化的一朵瑰麗奇葩】
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,可謂冠絕世界。經過五千年歷史歲月的沉淀,中國的飲食早已超出了食物本身,更具有深層的文化內涵,不僅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,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豆腐里有歲月,豆腐里有文化。豆腐就是中國優秀飲食文化中綻放兩千年愈發艷麗的一朵奇葩。唐代是詩的國度,“旋乾磨上流瓊液,煮月檔中滾雪花”,這是贊美豆腐的zui美詩句;朱元璋留下的“珍珠翡翠白玉湯”亦是對豆腐zui好的褒獎;“豆腐西施”更是作為美麗與魅力的代稱而名滿中華。
就連那曾寫過無數氣勢恢宏、激情豪邁詞作的蘇東坡,也曾用婉約、溫情抒發對豆腐的喜愛之情。蘇東坡極其喜食豆腐,甚至到了為其傾倒的程度。他在杭州做官時,經常親自動手制作美味豆腐,故有“東坡豆腐”的雅號流傳至今。
中國有名思想家孔子說: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?!熬?、“細”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。豆腐的制作、烹飪,以及在兩千年的發展中,充分體現了“精”、“細”之道。自豆腐被發明后,經過歷代的不斷改善,工藝逐漸完善,到了北宋,豆腐的做法已十分成熟。在宋代的很多典籍中,有許多都談到豆腐的制作。當時,已經探索出豆粒研磨粗細的程度,對蛋白質的溶解、膠體溶液生成的好壞,以及對生成豆腐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影響的經驗。在宋代,豆腐得到了全民普及,而且發明了用豆制品與面筋制成的“仿葷素菜”,色香味俱全,幾乎能夠以假亂真。
豆腐制作工藝的不斷提升,豆腐制品種類的逐步增多,豆腐菜肴的日益豐富,豆腐品嘗的方法和感受,以及豆腐的精神和品質,構成了du具東方魅力的“豆腐文化”。
豆腐的制作流程,更是飲食文化精細之道的體現。要制成潔白細嫩清新爽口的豆腐,須經過多道工序:選豆、泡豆、濾豆、磨豆、煮漿、過濾、點鹵、壓榨。其中,點鹵是zui重要的一道工序,“鹵水點豆腐,一物降一物”就出自這里。
豆腐還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。無貴賤之分,上至皇室貴胄、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愛食用,皆因其美味可口、營養豐富、取材簡單、制作方便。
文化自有其魅力與力量。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孕育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,并傳承后世,彌久余香;文化的力量在于其思想與信仰,能夠讓一個民族擁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,讓人高山仰止,不可逾越。豆腐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朵瑰麗的花朵,在當今愈加開放的世界大潮中,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與不可阻擋的力量,讓中國文化更有分量、更有溫度、更能穿透人心!
【文化交流的使者】
20世紀80年代初,當中國剛剛開啟改革開放的時候,美國《經濟展望》雜志宣稱:“未來10年,zui成功zui有市場潛力的并非汽車、電視或電子產品,而是中國豆腐!”這雖然是對中國豆腐的溢美之詞,但足見世人對豆腐的鐘愛。實際上,作為zui成功的文化交流使者,豆腐早在1200多年前就遠渡重洋,走出國門。
公元757年,當時的揚州大明寺和尚鑒真東渡日本,帶去了中國的多項傳統制作工藝,其中就包括豆腐的制作工藝。因此,鑒真和尚被尊稱為日本豆腐行業的祖師。宋朝年間,中國豆腐又傳入了朝鮮。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期,有個叫李石曾的清朝兵部侍郎,他的一個公子到法國留學,把中國的豆腐制作工藝帶到了法國,豆腐傳入歐洲。由此,帶著濃濃中國味道的豆腐成為世界各國民眾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和橋梁。
豆腐走向世界,并被世人廣為食用,離不開名人雅士對她的鐘愛。
在中國,風流天子乾隆鐘愛豆腐。據清皇宮膳食檔案統計,他一生所食豆腐在百種以上,每膳必食豆腐;他一生七下江南,每到一處總要派人搜盡當地豆腐菜、豆腐小吃,也多次品嘗豆腐宴,飽江南豆腐之口福。
國父孫中山對豆腐情有獨鐘,在各種食品中對豆腐評價zui高,稱:“夫豆腐者,實植物中之肉料也,此物有肉料之功,而無肉料之毒?!彼€把豆腐寫進了《治國方略》,說豆腐是窮人的肉食,人人都愛吃豆腐,吃豆腐健身體,長精神。
一代偉人毛澤東1958年回長沙,在火宮殿吃家鄉菜,一邊品嘗長沙的名吃臭豆腐,一邊風趣幽默地對工作人員說,火宮里的臭豆腐,有三個特點,聞起來很臭,看起來很臟,吃起來很香。毛澤東曾風趣地說過:“中國的豆腐、豆芽菜、皮蛋、北京烤鴨是有特殊性的,別國比不上,可以國際化”。
更為有趣的是,周恩來和鄧小平年輕時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,曾在巴黎開了一間“中華豆腐店”,人們后來回憶,生意那是相當的火爆。
不僅如此,外國政要也喜歡吃中國的豆腐,例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、中曾根康弘,緬甸前總理吳努,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,朝鮮的金日成,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等。金日成還派專家來中國學習制作腐乳的技術;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了保持健康,戒掉吃漢堡的習慣,唯獨對豆腐久吃不厭;日本天皇還曾特別喜歡北京豐澤園飯莊的豆腐菜,專門派飛機運回日本食用,對豆腐喜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。
他們之所以喜食豆腐,皆因豆腐美味可口、做法多樣,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五代時候,百姓就稱呼豆腐為“小宰羊”,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把豆腐的營養價值與羔羊肉相提并論了。
現代的研究顯示,在100克的豆腐中,蛋白質的含量是9.2克,在100克的羊肉中,蛋白質的含量是10.7克,而且從大豆中提取出來的植物蛋白營養價值更高,對人體的健康更為有利。豆腐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,其含有的異黃酮等物質對癌細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。更神奇的是,人體對豆腐的消化吸收率,達95%以上,早起一碗豆腐湯,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求量,強于山珍海味,勝過妙法仙丹??梢哉f,豆腐是食療的佳品。
兩千年的悠悠歲月,如今,豆腐這個素有“植物肉”美稱、被譽為中國“第五大發明”的普通但不平凡的食品,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zui健康美食,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,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、包羅萬象!
【新時代,旺欣的使命是什么】
坐落在中國改革開放zui前沿上海的旺欣豆制品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,向來都有世界眼光、全球夢想。25年來,旺欣將“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”作為生產理念,將“智能化生產、零人工操作”作為追求目標,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成套、智能化的解決方案。目前,旺欣為中國所有大型豆制品生產企業,及美國黃雅鴻、英國富康豆制品、泰國正大集團、緬甸梅建梁腐竹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企業提供200多種豆制品生產設備。
作為豆制品設備的專業生產企業和領航者,上海旺欣將致力于在全世界做好豆腐事業,傳播豆腐文化,講好豆腐故事,致力于做好“中國第五大發明”的傳承者和推廣者,讓豆腐成為全世界民眾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成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。
如今,在新時代,隨著“一帯一路”戰略的深入推進,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,旺欣也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,深耕豆制品設備研發與生產領域,布局海外發展戰略,拓展海外豆制品設備市場,傳播中國豆腐文化。
非洲,這片被稱為zui有末來與希望的大陸,正散發出誘人的魅力,與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。然而,貧窮與落后也成為這片大陸的代名詞。非洲是全球貧窮國家zui集中的地方,世界上zui窮的50個國家中有33個在非洲,人均GDPzui低的10個國家中有9個在非洲。
在貧窮與饑餓中掙扎的非洲人民,營養不良成為對健康與生命zui大的成脅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,僅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就影響了全世界約1900萬5歲以下兒童,每年約有40萬兒童死亡,其中絕大多數在非洲。
大愛無疆,達則兼濟天下!走向世界的旺欣把目光主要聚焦在非洲、把責任放在非洲、把使命擔當留在非洲。旺欣希望用自己在豆制品設備生產和制造行業的領先地位,在非洲推廣大豆種植和豆制品生產,用豆腐改善當地人的膳食營養結構,在促進他們健康的同時,也盡力讓他們中的部分人逐漸擺脫貧困。
幾十年前,“綠色革命”以化肥、灌溉和良種提高了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產量,卻從來沒有在非洲扎根。然而,非洲許多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肥沃的土壤——除了靠近撒哈拉和南非一線的土地,其他地方都很適合種植,如果引入現代農耕技術,并通過適當的商業操作使農民有財力應用它們,非洲這一潛在的“天下糧倉”不僅能夠自給自足,還可以有余糧出口,致富將不是夢。
當前,許多國家和企業已經在非洲進行大面積的現代農業種植,有些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,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存環境。在廣泛調研和我國“一帶一路”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基礎上,旺欣抓住這一新時代難得的歷史機遇,向非洲進軍,尤其要扎根適合大豆種植的國家,如莫桑比克、南非等國。
旺欣計劃在這些非洲國家推廣大豆種植,發展現代農業,培育現代農民,同時,建立現代化的豆制品生產工廠,招募當地工人,生產迎合非洲口味的豆制品,大力宣揚豆腐文化,讓豆腐成為非洲人餐桌上的常見食品,zui終實現市場繁榮、工人農民致富、投資者獲益、所在國家就業率提升和改善當地民眾健康的多贏局面。
新時代、新夢想、新機遇、新使命。旺欣正以前所未有的嶄新姿態,詮釋科技、健康與未來的真意。正如旺欣的領路人謝劍鋒總經理所說,著眼未來,旺欣將不斷引領豆制品行業朝著生產智能化、產業規?;?、市場競爭化、產品高端化的方向發展,加大對外宣傳與技術交流力度,建立、健全外貿體系,做大“旺欣制造”的品牌,讓世界各國民眾都能用旺欣設備,吃中國豆腐,講中國故事。